承担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农业机械技术成果开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与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机械科技信息、社会化服务和政策咨询,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等工作。
一、2017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7年,我站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攻薄弱环节,推广机械化育插秧1万余亩。农机农艺联合,共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4000亩。完成农机深松整地7000余亩,超额完成市农委下达任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年推广各类农业机械装备预计4200余台套,预计完成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预算427万元,带动农民个人投入购买农业机械装备1427万元。全年共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00余人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277人。我区2017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41%。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努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 全年预计推广各类农机装备4200余台套,完成中央财政补贴预算427万元,带动农民个人投入购买农业机械装备1427万元。其中新增耕整地机械3395台套、大中型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91台、割草机63台、动力喷雾机61台、养殖机械99台套。新机具方面,引进推广高速旋耕机4台、久保田688Q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简易保鲜储藏设备4台套。 我站联合区果树站,召开了2次果园机械作业演示会,全区柑橘业主120余人次参会。演示会主要对电动果树枝剪、枝条粉碎还田机等新增购机补贴机型和果园除草机、打孔机、开沟机、自走式喷雾器等适合果园生产的机械进行了现场作业演示,作业效果得到了有关专家和业主的肯定,为改进果园生产模式及配套机具研发、应用、推广,促进果园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积累了经验。2、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也是促进农机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调控手段,但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涉及面广江南体育,尤其在丘陵山区的实施更具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信息录入与复核、资金兑付等环节繁多,对政策实施监督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今年我们继续认真落实监管机制,规范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日常行为,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的基础,我们强化了区乡互动(如建立QQ群、微信群),提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购机补贴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在加强监管工作的同时,也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兑付购机补贴款,提高购机补贴信息公开透明度,规避廉政风险。全年共计电线人次(包含乡镇核查)以上,协助财政部驻重庆审计专员完成对万州区农机购置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区级先后到甘宁、分水、响水、白羊、余家、孙家、龙沙等十个多乡镇入户抽查15批次,约谈区级经销商及乡镇经销商3人次,发出违规整改通知书2份,冻结处理报补产品2批次,退回整改纠正486台套,退回组合冻库多申报资金7430元,取消违规报补机具26台套,消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安全隐患。3、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主攻薄弱环节,加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是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1960亩;二是推广 “秧田湿润秧盘育秧+机械化插秧”1万亩。水稻机收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秋收时节,我站切实做好辖区内水稻机收工作的协调、组织和技术指导,开展了新机手驾驶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指导农机手检修保养机具,组织农机经销网点和生产企业开展巡回服务,及时协调处理产品质量投诉。密切注意作业期间天气变化和作业市场供求状况,加强机具调度,推动机具合理有序流动。全区投入大小收割机685台(其中外地入境跨区作业收割机104台),实现水稻机收39.4万亩,机收率达到74%。4、示范推广三秋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联合区农技站在白土镇示范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4000亩,实现马铃薯生产从机械深松、耕耘整地、机械直播、机械施肥打药到机械杀秧、机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二是示范推广1000亩稻田免耕轻简化油菜机械生产技术。该模式采取水稻收获后用开沟机开沟,深沟窄厢,免耕机械直播,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轻简高效,节本增效,亩产达到150公斤,超过120的亩产目标。田间机收损失率小于5%,破籽率0.1%。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每亩节约生产成本300元左右。5、示范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 今年市农委下达我区农机深松整地任务5000亩,我区农委将任务分解下达给了有关乡镇(万州农委发【2017】78号)。上半年在郭村镇进行了深松技术培训,加强政策宣传,利用春耕生产前的短暂农闲时节,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深松整地1000余亩。下半年利用秋冬农闲季节,对有分解任务的乡镇逐一加强督导,指导农机大户保质保量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任务。督促项目乡镇加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的监管并抽查,严格规范验收及资金兑付流程,确保补贴资金使用安全。全年实际完成农机深松整地7000余亩(兑付财政补贴5000亩),超额完成市农委下达我区的农机深松整地任务。6、开发农机职业技能人才 万州区是全市三个全国农机示范培训鉴定基地之一、也是重庆农业026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的分支机构之一,今年市农委下达我区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任务270人。今年我站共培训鉴定拖拉机驾驶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3期300余人,共计277人鉴定合格,超额完成鉴定任务。鉴定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要求实施,市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指派了区外异地督导员、考评员对我区鉴定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考评。按照标准流程,考前召开考评小组会议,明确考评要求、纪律、评分标准。考中逐一核对身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考场纪律。实作统一评分标准,严格按评分细则打分。考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鉴定工作取得预期结果,市农委农机综合处副处长刘明先后两次到我区鉴定现场督导,并将万州经验推广到区县。7、宜机化地块整治改造 今年我区首次在响水镇进行了连片宜机化整地改造,共计完成水平条田化改造、斜线式梯台式改造,缓坡改造445亩。宜机化整地,小块并成了大块,弯弯曲曲的田埂拉直变宽了,农业机械进出田间留出了专用机耕道,机耕机播机收运输等农业机械作业畅行无阻,成为我区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条件改善的样板田。在宜机化整地改造田块,今年进行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生产,实现了水稻从耕整耙耘、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到机械化烘干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8、机械化果园建设初见成效 今年在龙沙镇奔富农业机械化果园实施了高效农机示范项目,装备了果园拖拉机2台、除草机2台、开沟施肥机1台、移栽打孔机5台、自走式植保喷药机5台,建成机库及管理房900M2,并开展机械作业演示2次,为实现果业生产的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机推广机构 根据渝农机推发【2017】7号《关于申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的通知》,我站组织实施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一是科学划分职能岗位,内设一室四部:办公室、财务部、推广部、培训部(挂026-农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万州培训鉴定基地”牌子)、信息部等,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二是调整办公场所。设置办公室6间、会议室1间、资料室1间,功能分区齐全。调整优化办公场所,重点完善了会议室功能设置,使其成为集会议、党建、工会活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三是新购添置会议桌一张、会议室座椅24把、档案柜2个、空调1个等办公设备。四是加强环境建设。更新、制作单位标牌1个,026-农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万州培训鉴定基地”标牌1块,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1个,办公室门牌8个,工作人员座牌11个,岗位职责公示牌5块,“万州农机”LOGO形象墙1块,“干农机化事业光荣、做农机推广人自豪”标语一副,党建宣传专栏2块,反映农机推广工作动态照片5块,购置绿植15盆,建设农机文化走廊一个。五是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本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修订完善了《万州区农机推广站财务管理制度》、《万州区农机推广站档案管理制度》、《万州区农机推广站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一岗双责”责任制》等简洁明了、适应站情、操作性强的各项运行制度。六是基地建设。重点建立了瑞郭水稻农机专业作社、取宝水稻农机合作社、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锐枭农机专业合作社、甘宁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龙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专业合作社标识牌6个,张地埔、黄家坪机械化生产家庭农场标识牌2个,粮油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柑橘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宜机化整地、设施农业等农机项目公示牌2个。10、积极组织参加全市农机行业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在今年全市农机行业的多项培训、竞赛活动中,我区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奋勇争先,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组织12名区乡农机体系人员参加了全市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专题培训。二是组织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了全市农机合作社经理人培训暨创业大赛江南体育注册,经过5天的培训及路演,我区龙沙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谭高、甘宁取宝农机专业合作社胡文政、敏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陈方河等3人获首届“重庆市十佳合作社经理人”荣誉称号。三是组织我区5名农机修理工参加了全市首届农机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拔培训及初赛,其中3人进入决赛,经激烈角逐,我区选手陈陆斌表现优异最终夺冠,谭祥勇获二等奖,王华获优秀奖。四是广泛动员,积极参加由市农机推广总站举办的“情系农机”征文比赛活动,由我区选送的参赛稿件,有三件获奖:钟灵的散文《垄上植梦》、胡文威的散文《一朝入此行,毕生为此行》获二等奖,李晓的散文《的拖拉机》获三等奖。